网站首页   |  协会简介   |  会长致词   |  协会动态   |  会史沿革   |  协会章程   |  协会会歌   |  机构网络   |  杂志电子版
    温馨提示今天是:    
协会动态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领导讲话
人物
友好往来
奉献社会
文件库
会企聚焦
八面来风
协会简介

浙江黄岩青年企业家协会成立于1990年月4月,英文译名为:Huangyan young Entrepreneurs’Association,英文缩写为:HYEA,中文简称为黄青企协。

浙江黄岩青年企业家协会是以黄岩青年厂长、经理和企业管理者为主体自愿组成...

           [ 查看全部 ]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会企聚焦   

 


公元:在转折点上胜出
作者:本站    浏览次数:0    发布时间:2009/11/26 07:10:07  

人的一生,关键的时刻,往往只有几步。企业也一样。

这关键的时刻,就是一个转折点。对此,黄岩青年企业家协会名誉会长、公元集团董事长张建均颇有体会:“我们可以输在起跑点上,却不能输在转折点上。如果每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我们都能赢,那么我们才能赢。”


第一个转折点:1982年,丢掉“金饭碗”

当年张建均端的这口“金饭碗”可非同一般,那是黄岩罐头厂——黄岩当时规模违禁词、效益违禁词的国营企业提供的。

那时,国有企业很吃香,能在国有企业找到工作,就被认为是捧上了“金饭碗”。1979年,他中学毕业后,接替母亲进了黄岩罐头厂。

张建均先后在罐头厂当过锅炉工、化验员。1982年,改革开放春风劲吹。他向单位请了假,和几个做生意的朋友一起来到了深圳。领略了特区的激情与火热,他决定下海办厂。

此举遭到张建均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但这位年轻人铁了心要走自己的路——办企业,当个实业家。

他东拼西凑借钱买来5台旧注塑机,办起了一个加工日用品塑料制品的家庭小作坊,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第二个转折点:1993年,增幅翻几番

如果把张建均创办公元集团的起点从他当初的家庭作坊算起,那么它的发展轨迹上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1984年至1992年的八年时间里,企业年平均产值停留在400多万元左右,年增长不超过6%;1993年至2000年的8年时间内,销售平均年增长60%,2000年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

1993年,成了公元集团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从6%飙升到60%,这个分水岭是怎样形成的?传统工业企业为何能够实现连续8年保持高增长?1993年为什么会成为公元集团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1992年的一天,张建均又一次来到深圳。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让这片南国的土地再次激情四溢。出差当晚,他彻底失眠:回想8年的办厂历史,年产值一直徘徊不前,不正是由于自己缺少闯的精神、“冒”的精神吗?

回到黄岩,张建均立即寻找壮大企业的突破口。1993年,他根据掌握的市场信息,结合国家产业政策,瞄准国内化学建材市场。这年,他与港商合资建立了黄岩永高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购置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UPVC塑料管材管件生产设备数十台,全力开发生产市场上急需的UPVC管件、管材。

由于该产品是替代铸铁水管的最佳塑件,发达国家已经普及,而我国当时还刚起步,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此后8年,张建均大胆抓住各种机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企业生产能力扩大了10倍。


第三个转折点:1997年,有了“大本营”

1997年,对很多企业来说,很可能是一个从此走下坡路的分水岭,因为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在这一年,并影响到1998年。不少企业减产、停产甚至破产倒闭。

对于张建均的企业来说,1997年却是一个向上爬坡的分水岭。

张建均未雨绸缪,见微知著,认定“亚洲金融危机是危机,但更是机遇”,所以不但没有收缩战线,反而进行大规模扩张。创业之初,他寄人篱下、租人厂房,后在黄岩南城买下7亩地。1997年他征地30多亩,1998年征地78亩。这百亩地,成为公元集团今后发展的 “大本营”。

在这个“大本营”里,公司建了5个分厂、8个生产车间、10座仓库和1个产品检测中心,企业员工达1000人。

1999年,公司实现工业产值1.4亿元,销售收入1.21亿元,利税2000万元。2000年,公司销售产值收入达到3亿元,实现利税3570万元。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位于全省同行首位,公司成为国内化学建材产品违禁词的生产基地之一。


第四个转折点:2001年,进军大上海

谁占领了上海市场,谁就占领了国内市场的一个制高点。

2001年,张建均把目光瞄准了上海,投资新建了占地150余亩的上海公元集团建材发展有限公司。这是公司向外扩张后形成规模的第一家子公司。

2003年,上海市申博成功。张建均更加坚信,“进军大上海”战略的正确性。

随着上海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建设空前加快,长三角经济圈开始了新一轮的超速发展。这是大商机。

也就是上海申博成功这一年,上海公元集团建材公司开始生产。公司引进了16条加拿大的大口径管道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8万吨。短短两年时间,上海公元集团建材公司就成为了国内违禁词的大口径加筋管、波纹管生产厂家,同时公元产品被上海市评为“上海违禁词产品”。


第五个转折点:2003年,集团化发展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是华南市场的制高点,也是点燃张建均梦想的地方。有了占领华东市场的经验,他顺利地在深圳建立了永高塑业发展有限公司。

此后他又频频出手,相继设立了台州市永高塑钢门窗有限公司、浙江公元电器有限公司、上海公元电器有限公司等子公司,使公司初步具备了集团化的经营格局。

2003年公司实现总销售额6.4亿元。这一年的下半年,公元集团诞生,走上了一条集团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之路。不久后,公司在上海、南京、杭州、武汉、深圳等10多个城市设立了销售分公司,销售网点达1000多个,产品已覆盖国内26个省市和地区。

组建集团后,张建均把眼光瞄准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当年开始做外贸。目前,外贸出口已成为公司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


第六个转折点:2006年,试水新能源

能源日益紧张,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国内产业政策支持。

良机不容错失。2005年上半年,张建均组织人员进行市场调研。2006年1月,浙江公元太阳能有限公司成立。

当然,公元集团不是“见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这不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也不符合张建均的个性。

张建均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能够让这个产业与公元集团的传统产业有机对接。这是“人无我有”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集团自主研发的嵌入式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被列为省重大科技项目,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公司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有能力承担这一项目的企业。

令张建均十分高兴的是,公司最近已与有关方面达成初步协议:世博会上,中国移动通讯馆将使用“公元集团太阳能”。


第七个转折点:2009年,实现大突围

与其他企业一样,公元集团也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较大冲击,主要的影响是国际市场。

但多年的市场冲浪让张建均获得了较强的判断市场、化危为机的能力。由于太阳能生产线的多晶硅原材料紧缺,公司原定投资1亿多元,与国外一家公司签订协议,保证5年的原材料供应。面对金融危机,他审时度势,准确判断原材料市场行情,大胆调整投资方案,抽调巨资低价采购大量PPC、PVR原材料,使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为应对危机,公元集团练内功与练外功“两手抓”,一方面,加快自动化改造、加强信息化管理、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另一方面,积极调整决策、调研市场、联络客户。去年,公司在台州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亿多元,税收超亿元;今年1至9月,销售收入同比持平,利润同比增50%以上。

尽管危机尚未过去,但对公元集团来说,突出重围已是胜券在握,扩大战果更是志在必得。早几天,刚从广交会参展回来不久的张建均对此显得更有信心、更有底气。

2009年,注定要成为公元集团的又一个转折点。据透露,今年公元集团在黄岩已经征地200亩(84亩目前已经动工),还有300亩正在征的过程中。他们将在这500亩土地上,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塑料工业园区。

在公元集团近30年的发展轨迹和张建均的人生轨迹上,有不少关键的转折点,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转”赢了。



[←返回]

 

  下一条新闻产品创新之“公元攻略”
  上一条新闻勤练“内功”创新求变

 

 

版权所有:浙江黄岩青年企业家协会 地 址:黄岩区南汇路8号三楼(南城街道办事处斜对面) 电 话:0576-84231111

浙ICP备12031099号-1 网 址:www.hyqqx.com 邮 箱:tzzcc@163.com 支持:台州网络公司 China Mold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4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