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推行了质量损失率统计制度,生产各个环节存在哪些质量风险隐患都有了量化的依据,对生产过程控制起来就更加有目的性了。”7月30日,黄岩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企业、浙江精诚模具机械有限公司行政副总经理陈福蓬对记者说。
该公司是一家国内知名的塑料挤出平模头专业制造商。作为我省今年推行质量损失率统计制度的试点单位,陈福蓬向记者出示了一张精诚模具今年上半年的《工业产品质量指标统计报表》,上面详细记录着该公司内部和外部的质量损失成本,内容包括返修损失费、报废损失费等等。
所谓质量损失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质量损失成本之和占同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衡量质量经济性的指标。“引入该项制度,通过对质量损失率的统计、核算、分析,可以推动企业进行质量改进和提高,降低质量损失和产品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陈福蓬说。
精诚模具首席质量官周玉才告诉记者,该公司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售后,全部列入质量损失率统计范畴。“一旦发现某个环节的质量损失率偏高,就可以追根溯源,查找原因,如果损失认为可控,就由质监、生产、质量控制等部门协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