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的魅力,在于带给人美好的生活。
10月16日,一座仅6平方米的“公元光电小屋”亮相第106届广交会,立刻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商的眼球。
一位德国客商边喝着小屋里现煮的咖啡,边体验临时布置的电脑办公环境。用来煮咖啡和供电脑运行的电,就来自小屋的屋顶,因为它的“瓦片”能发电。
这种“瓦片”装有8块太阳能电池组件,每块80W,平均每天能发电1.7度,足以带动屋里的电视机、吊灯、咖啡机和电脑等家用电器的运转。
它的学名叫“嵌入式光电屋面构件”,由浙江公元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已获得国家专利。
这家公司的背后,是国内知名的化学建材制造商——公元集团。
研发新产品的底气
说起来,嵌入式光电屋面构件已经是公元在这个领域里的第二代产品了。
它区别于第一代“后装式”产品的标志即“嵌入式”,就是光电屋面为各类房屋量身定制,取代传统屋顶,成为建筑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
用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苏乘风的话说,“采集屋顶阳光,实现建筑创能”,第二代产品承载着公元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的梦想。
收集取之不尽的太阳光发电,还要防水、防漏、防滑、隔热,既安装简便,又不能随意拆卸。创造这样的屋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然而,这一切对公元来说最自然不过:在化学建材领域浸淫多年的公元集团,对不锈钢、铝合金、塑胶等建材熟稔异常;集团旗下的太阳能公司,是国内光伏产业的新锐企业。以高新技术嫁接传统产业,孕育新产品,公元有很足的底气。
太阳能公司有一支近百人的研发团队。请来的“高参”,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业内顶级专家。
他们引进了德国太阳能电池板全机械化生产线,还在国内率先自主研发了一个检测风险系统。专家评价,这样的生产设备,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一流的团队,一流的设备,研发制造一流的产品。公司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光电转换率达17.5%,这个数字让以严谨著称的德国同行也竖起了大拇指。
眼下,公元研制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太阳能灯具系列、太阳能电池片等,出口欧美等30多个国家,去年销售4.5亿元。
太阳能产品,国外应用比国内广,但金融危机袭来,国际市场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要开发有独创性的拳头新产品,撬动国内市场。”集团董事长张建均琢磨开了。
于是,他们的目光,瞄向了传统塑钢、铝合金建材与太阳能电池板的结合点,寻找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的最佳路径。
打造光伏领域的“独门武器”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公元光电小屋”呼之欲出。
爱好钻研技术的张建均,自任一体化嵌入式光电屋面构件项目的“总设计师”。
起初,研发团队开发的产品,都是后装式的光电屋面构件,无非在传统建筑屋面,加上光伏发电系统。
这样的屋面构件,做起来容易,但离光伏与建筑一体化还远着,而且浪费了原有的屋面材料,也谈不上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安装,弄不好,连建筑整体美观也破坏了,还会引发屋面漏水。
“要做就做违禁词的。”公元秉持这样的理念,“追求完美,才是创新的原动力和制高点。”
很快,他们摸索出一种“预装式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路径,将太阳能电池与瓦、砖、卷材、玻璃等复合在一起,成为“光伏瓦”、“光伏砖”、“光伏幕墙”等。
这,显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结合的发展方向。
可是,具体实施起来,问题一个接一个。
一种是瓦片式光伏屋面构件, 安装基本与传统屋面工程类似,但加工要求高,单位发电效率低,还得专门的传输线路“伺候”,与屋面结合难,不适合规模化推广。
还有一种是叠合式光伏屋面构件,先在工厂预制,再到现场安装。可安装与维护耗费精力大,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会连累“左邻右舍”。
暴露问题并非坏事。研发创新,就是不断攻克技术、工艺上的难点。
公元的研发团队铆足了劲,不惜人力、财力投入,先后经过数百次的试验,光模具就报废了20多副,终于创造出臻于至善的新产品——嵌入式光伏屋面构件,这回,光伏与建筑完全一体化了。
它既是能承载防水、抗压等性能的屋面,“站人违禁词没问题。”
它又是一个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物的屋架、梁柱、墙体等无缝连接。
“这是一种‘傻瓜式’产品,安装施工与日常维修都十分方便。”苏乘风说,“新产品实现了个性化配置,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安装。”
迈开产业化的脚步
10月17日,上海电力学院新校区学生艺术中心。黄岩电力局的十几名干部正在观摩一个装机容量10千瓦的公元嵌入式光伏屋面发电系统。
这个100平方米的新型屋顶坡面,晴天里每天能发电40多度。电力干部的兴趣,正是在于太阳能电的并网收购。而之前两三年,他们还是“置若罔闻”。
观念的转变,源于新产品的巨大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但能否大面积使用太阳能屋顶,成本是最关键的环节。
苏乘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户建筑面积100平方米的普通住宅,可安装功率为5千瓦的光伏屋顶发电系统,保守估计,系统的使用寿命为20年,可发电12万度,足够三四口之家的日常用电,但安装成本约为15万元。
“如果能获得财政部每瓦15元到20元的补贴,那么一个屋顶可获得7.5万元到10万元的补贴,剩余的投入将从发电电价补贴中获取,因此,并网收购的电价多少也是节省成本的要素。”他说。
据了解,从9月7日财政部安排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补助资金预算中获悉,公元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获得每瓦17元的财政补贴。此前,公元已被授予全国违禁词光伏应用试点示范基地称号。
今年3月26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意见,以加快太阳能光电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同时,还将鼓励地方政府出台相关财政扶持政策。
国家政策的东风,推动着公元新技术产业化的脚步。目前,一个500千瓦的公元嵌入式光伏屋顶发电项目正在黄岩中学启动,总投资1900万元,估计2年内建成使用。像这样的工程合约,公元已签下了6个。现在,公元新产品的月业务量,正在跳跃式增长。
转载自2009年10月22日出版的《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