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常务副会长郑海林在协会五届二次会员大会上作赴韩国考察报告
中国上空吹来一股“韩流”。无论是三星手机,现代的汽车,还是韩国的服装和电视剧,从物质领域到精神领域,都打上了高丽民族的烙印。为了探究“韩流”产生的原因,5月底,黄岩青年企业家协会组织近50名青年企业家赴韩国进行为期5天的考察。期间,我们考察了一些企业、商城,与政界、经济界名流和企业职工、普通市民进行了广泛接触,旨在从韩国经济、产业、企业层面,作深入调研,汲取营养,借鉴经验,为我所用,做强自身,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中国人眼中的韩国
5月27日下午4点,我们在仁川机场登陆后,立即赶往国会大厦。在国会大厦,黄岩青年企业家受到韩国国会议员金元雄先生的亲切接见。台湾国立大学研究生院毕业的金元雄连续3届当选为韩国国会议员,是韩国政界的资深人物,给人的印象很随和,对中国很关注,对来自中国的企业家很热情。金元雄先生说,卢武铉总统很重视中国的关系,他也很重视,所以很愿意同中国的企业家见面。金元雄先生希望我们在短暂的考察中,对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作全面、深入地了解,以促进中韩两国的交流。我们的交流非常愉快,从4点半一直谈到6点钟。
28日上午,我们考察了韩国端子工业株式会社。韩国端子工业株会式社创建上世纪70年代,原从事塑料日用品生产,再转产为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电子塑料插件、手机配件和IT产业,现有员工520人。我们了解到,该公司2003年利润达1.56亿美元,年人均创造利润30多万美元。在他们的模具车间,我们看到,车间内非常洁净,地上没有铁屑,所做的模具很精细,不少模具可以放进我们的口袋,但这些模具的附加值远远高于我们的大型模具。在注塑车间,近百台注塑机,生产工人及管理人员只有20多人,他们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很高。韩国企业先进、科学的生产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企业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深受启发。
28日下午,我们赶到汉城的观光胜地明洞附近的中国商城。这个商城商品琳琅满目,批发的商品70%是“MADE IN CHINA”。商城老板HON到过北京、上海和黄岩,对黄岩有一些了解。当天晚上10点,HON赶到我们下榻的汉城饭店,与我们进行了交流。他非常希望能引入黄岩的轻工日用品。
二、韩国人眼中的中国
有意思的是,与中国上空出现的“韩流”相呼应,眼下的韩国也掀起了一轮新的“中国冲击波”。源头是4月28日温家宝总理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暗示中国政府将对业已过热的经济采取紧缩政策。此话一出,29日,汉城股市综合指数跌幅2.93%,30日继续下降1.43%。科技股的二板市场指数也下降了4.73%。须知,就连3月12日卢武铉总统被弹劾引发全国抗议潮的当天,汉城股市综合指数也才下降了2.43%,二板市场才下降3.44%。
韩国经济学家这样概括中国调控的“韩国反应”:过去是美国咳嗽,韩国经济就生病,现在是中国打个喷嚏,韩国经济就感冒。他们说:“出口近年成了经济发展的亮点,中国市场对韩国无论如何估计都不过分。”由于韩国国内经济不景气,计划进军海外的韩国企业中,40%选择中国。事实证明,韩国的经济与中国已息息相关。
作为政界人士,金元雄先生是这样看待中国的。去年11月份,他来到中国,在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演讲时,受到了中国青年学子的普遍欢迎。他提出的东北亚中心轴观点,得到不少人的认同。他认为,北京、平壤、汉城、东京将成为东北亚21世纪经济的中心轴,把黄海变成环海国家的内湖。金元雄先生说,在对外交往中,原先70%的韩国青年看好美国,现在大多数青年把中国作为首选。
三、韩国企业给我们的启示
这次赴韩考察,我们了解的侧重点是韩国的经济、产业和企业。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我们对韩国的企业有了更多深入的了解,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1、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
在端子工业株式会社,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年人均创造利润达到30万美金。这么高的人均利润率,我们听了都感到非常惊讶。回来的路上,我们不少人在议论,这么高的人均利润率表示不信。后来据了解,韩国企业的人均利润率普遍较高。
我们没必要去怀疑人家的数据,我们要扪心自问,我们的产品的附加值高不高?
现在已进入微利时代,如果我们再把低价作为与对手竞争的“杀手锏”,我们的竞争力只会越来越弱。所以,我们要理清思路,如何从价格竞争走向价值竞争。
2、增强职工团队意识,增强企业凝聚力
在韩国,听到“韩国版”的“龟兔赛跑”的故事:乌龟看到熟睡的兔子后很高兴,向前冲了过去。但突然间,它意识到自己在利用别人的错误。于是它返回来,叫醒了兔子,兔子感到很惭愧,背起乌龟一起冲到了终点。
我们认为,这就是韩国公司提倡的精神:把团结互助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像韩国的足球队一样,韩国企业看重团队精神,在工作中更有一种拼命的劲头。在世界杯上,韩国队也是这样一种拼劲,该犯规的时候就犯规,有的球员会因为体力透支而抽筋下场,在禁区里为了防守会用身体去阻挡对手的射门……
我们的企业员工,所缺少的就是这种工作时的团队精神和拼命的劲头。
3、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增强企业生命力
韩国企业非常注重人力资源开发。1967年1月随着韩国工业化的开始,制定了韩国第一部的《职业培训法》。1989年4月制定了《技能奖励法》,此法的制定为鼓励技能人才成长适应现代工业化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据我们了解,韩国的三星、现代、LG等大企业各级公司都成立了综合研修院。如三星公司有规模较大的研修院,三星公司规定其所属员工,每年必须有5个星期带薪脱产培训以防止知识老化。LG集团共有50多个分公司,各个大公司都设有研究院,全员培训所属员工。
我们来看看自己的企业,不少企业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即使有也是虚设。有些企业也逐步开始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但与韩国的企业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韩国之行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的地方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