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的蜜桔之乡黄岩,活跃着一支充满朝气的青年企业家团体——黄岩青年企业家协会。成立于1990年的协会,从最初的3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150多人,会员年纪均在45周岁以下。20年来,他们一直代表着黄岩经济的步步高升,如今,他们更代表着黄岩经济灿烂的明天。
“最年轻的会员有多大?”对于企业家的名头,记者难免好奇。
“二十三四岁吧,但都是父辈创业,子辈守业的这一代。”协会会长梁正华耐心介绍:“女性会员大约20人左右,无论是年轻一辈还是商场巾帼,他们都是优秀的青年企业家,为黄岩的发展和协会的壮大作出了不少贡献。”
作为会长的梁正华,自小家境并不富裕,1994年大学毕业,辛苦工作7年,凭着踏实和聪明仅靠5万元起家,做出了如今的“中国重点骨干模具企业”。“如今的情况比之当年已经发生了改变。”梁正华的语气颇有些感慨:“当年创业的时候违禁词的问题是资金不足,靠着自己的技术一步步赢得客户信任,再慢慢做大。为此,自学了不少东西,也走过弯路。”如今的浙江一带,民间资本较为充裕,与别的地区有所不同,让许多青年创业者感觉棘手的都不再是启动资金的问题。“缺乏市场管理经验,缺少正确的经营理念和方法,是许多民营企业发展不良的症结。”梁正华说。
为此,多年来,协会一直致力于举办各类交流活动。在增进会员间了解和情感的同时,促进其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协会曾主办周边三地青年企业家论坛,举办以“诚信立企,创新兴业”伟主题的对话节目,主办以“合作、创新、发展、和谐”为主题的海峡两岸青年企业家论坛。通过交流,企业家们的眼界更加开阔,思维被激活,新的战略和发展攻略在不同观念的碰撞下产生。产生同样效果的还有协会举办的对外对内考察活动。
除了以上活动,价值每年都要举办两次以上的研讨培训,协会还推出了“政企对话会”。在与政府部门负责人的对话中,一方面青年企业家能深入理解政策,知晓政府工作流程和模式;另一方面会员能更好地配合政府号召和政府工作。如在与科技局联合举办的“技术创新与集约发展”对话会上,协会向会员企业发出《关于开展技术创新、推进集约发展的倡议书》,号召青年企业家加强科技自主创新。
而同样朝气蓬勃的年纪让会员们融合在一起。每年的正月初二晚上,黄岩青年企业家协会的新年“家家乐”晚会都会准时开场。“多年来,卡拉OK友谊赛、乒乓球赛、诗歌朗诵会、射击比赛等文体活动,将大家联系得更紧密。”梁正华将对内对外的沟通交流视为工作之重:“为了加强对外宣传,协会主编了会报《开拓者》,成立了通讯报道组,每个会员企业都有一名通讯员。同时,主动向其他媒体投稿,每年发表稿件的数量均在百篇以上。”
在举办丰富多彩活动的同时,黄岩青年企业家协会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创设了“办一件实事,献一片爱心”的帮困载体。每年春节前都为贫困地区办一件实事,这是雷打不动的制度。至今,已发动会员在黄岩西部山区学校建立方国助学基金、台荣助学基金以及天翀奖学金等;建立希望书库、设立读书俱乐部;多次向社会发出《捐款助学倡议书》。此外,每次遇到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协会都会积极发动会员捐款。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协会会员慷慨解囊,据不完全统计,共募捐了120多万元资金和价值近50万元的救灾物资。
科学的理念、充满活力的机制、注重实干的作风,使黄岩青年企业家系会受到了愈来愈多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一年之中,协会获得各类荣誉者能达上百人,不少会员被评为国家级及省市级优秀企业家,当选为劳动模范,以及省、市、区级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
2010年时协会成立20周年,刚上任不久的会长梁正华有自己的想法:“首先要把协会自己的会刊做起来。然后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将之前的道路和如今的发展历程一一记录,好给后来者留下可借鉴的经验。保持良好的传统,进一步把具有协会特色的活动做大,做好。同时,邀请一流专家授课……”他要让协会继续领跑经济发展,带动黄岩地区的青年企业家集体腾飞。而本就身为青年企业家的梁正华也有大梦想——要把企业做成世界一流的模具供应商。“当年读初中的时候,市场经济还不是特别发达,我就想做一名企业家。这么多年朝着梦想不懈努力,靠着实干,我成功了。”这样的人生经历教给梁正华的是梦想的伟大和实干的力量,以此为信条,他鼓励青年人创业,敦促企业家奋斗。也是这个信条,让他相信黄岩青年企业家协会的未来,只会更加美好。